社交恐惧与嫉妒心理

管理员 2022年3月1日20:43:29
评论
935

社交恐惧与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一部分源于俄狄浦斯冲突,另一部分源于同胞竞争或同龄竞争。
第一,源于俄狄浦斯期的嫉妒。婴儿都是自我中心和极为自恋的,在婴儿的内心,爱具有独占性,对于婴儿来说,嫉妒本身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当一个孩子逐步由动物向人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俄狄浦斯情结期过后,才会逐步意识到爱的广泛性。但对于社交焦虑者来说,因为俄狄浦斯期不平衡的三角关系,很容易导致对同性父母的炉忌心理过重,表现为对爱的渴求远远超出了正常的范围,以至于进入了一种婴儿期的自我中心的状态中,完全无法接受对他人的爱的分享。这样,就导致两种可能,一种是对他人的严重妒忌,表现为社交攻击以及因社交攻击而导致的社交障碍;另一种是对他人关爱的极度恐惧,害怕得不到真正的关爱或对他人的关爱充满怀疑,因此表现出社交退缩。
第二,源于同胞竞争或同龄竞争的嫉妒。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关爱就代表安全感和归属感。当孩子看到父母对其他孩子关爱时,由于孩子心中爱的独占性和排他性,往往会以为妈妈不要自己了,会产生被抛弃的恐惧心理。嫉妒心理只是为了获得父母的爱和关注。如果孩子频频有嫉妒情绪流露出来,这就是在提醒父母,是不是对孩子的关注和爱护太少了,以至于让孩子时常产生“爸妈是不是不爱我了”这样的错觉。因此,这类嫉妒所反映出来的不是道德败坏、品行低下,而是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是一种本能。
中国的父母都有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或周围的成功人士比较的习惯,而且往往拿其他孩子的优点来攻击自己孩子的弱点,以为这样能避免孩子得意忘形,骄傲自满。实际上,这是很糟糕的教有方式。每个孩子天生都有自已的优点,你非要去比的话,任何一个人都能从他人的身上找到优点来打击自己。小时候,若常常得到否定的信息与评价,孩子的内心会形成“我不好,我不如别人”的自我否定,长大后就容易发展为“获得安全,避免焦虑”的神经质倾向,对内苛求自己,希望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好,对外苛求别人,挑剔、贬低,通过打击他人的自恋填补自己内心自恋的不足。
有的人,你和他相处的时候他常损你、贬低你,说明他从小经常被别人贬低,所以,他现在形成一种习惯了,不断地贬低别人,即“让你也尝尝被贬的滋味”。经常贬低别人的人,说明其内心是不自信的,也是经常贬低自己的。如果他内心是比较和谐的,就不会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以贬低别人来证明自已的优越。
对内自我攻击,对外攻击他人。从小被和他人比,长大以后就会嫉妒别人,一旦遇到人家哪方面比他好,他小时候的伤疤就会被触碰到,情感记忆被唤起,“醋味”就出来了。从这个角度看,对孩子来说,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使人落后。
这几年,“羡慕嫉妒恨”成了网络流行语,其实,羡慕与嫉妒仅仅只是一线之隔。比如,当孩子看到别人有漂亮的裙子,想着“真是一条漂亮的裙子啊!如果我也有一条,那该多好啊”,这就是羡幕:如果想的是“为什么她有这样的裙子,我却没有,我不管,我也要”,甚至“把她的裙子弄脏才好,这样,我们就平等了”,这就变成嫉妒了。
从嫉妒者的角度看来,幸福,不是自己过得有多好,而是只要比别人好。自已过得苦,看到别人比自己还苦,幸福感油然而生。就像小时候,兄弟被揍十次,而自己只被揍一次,就会有种傲气,也可以称之为幸福感。自己有一颗糖,本来该甜蜜的,却看到别人有十颗糖,失落感瞬时产生。不是自己过得不好,而是别人过得更好,自己似乎被暴揍了或贬低了一样。
下面这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人类的嫉妒心理。
有一个人遇见上帝,上帝说:“现在我可以满足你任何一个愿望,但前提是,你要一份的话,你的邻居就会得到双份的。”此人高兴不已,但他转念一想:不对啊,如果我得到一份土地,我邻居就会得到两份;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邻居就会有两箱;更要命是,如果我要一个绝色美女,那么那个可能要打一辈子光棍的家伙却会得到两个…他想来想去,不知道提出什么要求才好,他实在不甘心被邻居白占了便宜。
最后,他一咬牙:“哎,你挖我一颗眼珠吧。”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管理员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3月1日20:43: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yqxinli.com/10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