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赤面恐惧

管理员 2022年4月22日09:40:43
评论
460

案例分析:赤面恐惧

本个案参加的是在某个大学内部举办的集体疏导班。一个漂亮的女生,被疏导班一男同学称为“有仙气的女孩”,却因为怕人评价、脸红、内心极不安全等处处逃避,谨小慎微,甚至在班级里收作业本都要让人代劳。了解了她内心的不安和高度的警惕、她的战战兢兢和察言观色之后,我被深深地触动了。希望能帮助她,走出困境,不再那么卑微。通过9周的小组疏导,通过改变认识,积极行动,她现在已经走在了正确的路上了。
告别羞愧,不再卑微
心路历程:
我目前读大三,我的主要困惑是因对脸红恐惧而引起的社交问题。从初三开始就有了这个问题,这些困扰时轻时重,但一直没能纠正过来。我觉得大概是自己从小这方面的锻炼太少了,而长大之后,越想改变就越痛苦,我也始终难以迈出这一步。
我记得一些事。初一的时候我跟着一群初三的姐姐们在补习班里学英语,课间休息的时候她们叽叽喳喳,讨论着我完全不懂的内容,中考的复习、报考高中之类的,我插一句话都要做好久的准备。初二的时候,我爸妈不准我在QQ里说自己考了班级第一,说这是炫耀,这是不谦虚,许多人会因为这样而受伤,说我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可笑的是,现在再谈到初二发生的事,我父母什么都不记得了,似乎只是当时的无心之语,只有我记到了现在。他们不能理解我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样。初三分班后,一次美术课,我借画笔给别人,畴躇了好久不敢去要回来;体育课时,我走得远远地躲在树荫下等集合,否则,如果站在人群中不说话太尴尬,不如找个角落自己待着。
高一时,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包车上学放学,每次有好多话想问,但不知道怎么打破小车里的沉默,就只好在第一个人在第一站下车时,在关门的响声中开启一个话题。每日重复这样的心路历程,我居然也感到习惯了。高中过得还算平静,有好多同学毕业了也没聊上几句话,没有关系特别铁的人,也许是我对铁的标准要求过高了吧。从来不与老师交流,有问题我宁愿去问百度,这样居然也就这么过来了。我不知道怎么与人亲近,大概是与人亲近时我总感觉有隔阂,自己感到尴尬就莫名地想逃,一旦这个想法出现后,我就会编织出一个无比合理的借口。到现在我也没喊过别人学姐学长,当然也没有去认识什么学弟学妹,我觉得自己以后无路可走的几率很大。
我不善于谈利益,而利益在生活中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这使我很苦恼。上次打算做兼职搞推销,我真的不好意思去敲别人的寝室门,不知道她们在寝室里干什么?
万一在准备考试呢?万一在上铺还要爬下来开门呢?我敲门时几乎觉得自己就是个骗子,给他人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一种负疚感几乎将我压垮。这种负疚感根本不是一小时15元能够抵消的,加上我在别人面前紧张、脸红的那种尴尬与纠结,大概只敲了五六个宿舍门,我就落荒而逃了。大概是我爸妈从未在经济上要求过我什么,我对金钱也没什么感觉。就是太傻太天真,真不知道以后在社会上还有没有活路。我常常会觉得我的未来是灰暗的,除了自娱自乐,好像也没有别的能力了。我几乎没有虚拟社交,不敢在虚拟的空间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我一不小心在微博、qq或贴吧里说了什么吐露心声的话,就会几天不敢上空间,不刷微博,有时候我会把这些软件都删掉,过一天之后,才敢悄悄地把APP下回来。对于这个情况,我感到很苦恼,但我真的很难从这种社交活动中获得快乐。每次我都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把自己累得要死。跟别人聊天时,我常常会顾忌许多,有很多内容不知道怎么聊,不敢聊,就干脆放弃。我从来不和别人聊感情问题,不聊成绩,不聊去世的亲人,避开许许多多我觉得可能让别人不开心的内容,然后便无话可说了,好像所有的内容都成禁忌了。然后我一边自己纠结,不与他人聊天,一边美慕那些聊得如鱼得水的人,每次尝试感到尴尬后,我就会不断在脑海里回放失败的画面,然后更加证实自己是一个多么差劲的人。每次打击都要缓上大概三四天,感觉自己被无能的乌云笼罩着。
我很敏感,害怕脸红,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受他人的评价、语气、话语、眼神等的影响。其中,脸红是我最在意的部分,每每想起在别人面前脸红的样子,就羞愧难当。奇怪的是,偶尔我会把脸红忘掉,那时的我是轻松的,但一旦关注到脸红,就会立刻陷入紧张之中。
在生活和学习中,别人的状态也很容易影响我的注意力,我很容易陷入内心的反复思索,导致我的做事效率很低,就更加提不起精神,更加不想和他人交流。作为学习委员,因为怕脸红尴尬,我连在班上收作业本的勇气都没有,每次都是找别人代我收的。不过,当我开心的时候,我就会觉得一切还有希望,会觉得多到开阔的地方走走,心情会变好。
我想要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不要再脸红,也不考虑那么多复杂的问题,比如说话的语气、会不会冒犯别人、他会不会讨厌我,觉得我好蠢…
反馈一(2016年)
这次活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病理之树的示意图,所有的症状是枝叶,树干是名为“怕”的情绪,而泥土则是个人的成长经历。根源太过复杂,枝干各不相同,症状会此起彼伏,而从树千部分下手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法。
我觉得这一次是为以后探索解决方案打下了一个基础,了解症状产生的更深层次因素,能让日后再面对类似的问题时能更好地面对。我觉得自己好像换了一个角度来看自己的问题,虽然说到底就是要脸皮厚一点、不怕丢人就没关系了,但其实这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日后应当怎么做呢?也许该直面挑战了。长痛不如短痛,只是一想起短痛来,我就想逃避,脑子里就会不停想一些负面的看法。逃避是一种下意识的选择,就像蚊子叮咬一样不会痛,但是可以麻痹自己。
其实很多道理并不是不懂,我只不过是个无关紧要的人,很多时候他人都不会在意我,又怎么会对一个不在意的人有什么看法呢?我以为的那些看法,其实是自己心里对自己极其严苛和负面的看法,这就是负性思维模式。可我就是控制不住总是往不好的方面去想,就算我知道它是不正确的,也还是要去想。我上次来询问黄老师时,十分紧张,紧张得快哭了,当听到对我没有什么不好的看法时,我心里也没有什么放心、松一口气的感觉,依旧是紧张,想着刚刚提问的语气有没有不对之类的。这么说来,也许就不算负性思维模式了。只不过是单纯地对人际交往感到不适而已。脑子有点混乱,所有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情绪怎么能说是单纯的呢?都是潜意识在作怪啊!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的经历啊!
黄老师讲的用不睡觉来对抗失眠的案例,似乎带给了我一点启示。用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是不是把自己逼到一个绝对孤立的环境下,最终就能破除这样的魔咒呢?这么一想,我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仔细想了下,确实可能有效,因为以前自己想要克服敏感和社交焦虑,想到的办法就是强迫自己,希望可以慢慢改变,可是强迫自己总是很难受、很紧张。相反,如果我允许自己恐惧,允许自己脸红,就是要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缺陷,让自己的脸越红越好,看别人又能怎么样呢?后面几天我开始这样做,果然我感觉自己似乎有了可以依循的方法,所以比以前轻松了不少,对外界的敏感程度也变小了。但是过了四五天之后,感觉效果慢慢有点下降,所以我期待每次疏导课都能给我一些动力和信心,必须要持续下去,不能断,否则就没效果。
总的来说,我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新的思路去对待事物。
反馈二
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如果你真的找出太多理由来阻止自己改变,那只能说明内心还没有做好准备。有了主动性,才有变化的可能,我希望自己会更有主动性上次的一句话,虽然黄老师说套在哪里都可以用,但还是让我有一,点好像觉悟了的感觉。“事情本身不是问题,对事情的看法才是问题。”
这样一想,就更容易接受自己了。心里如此的焦虑不安,说到底还是不能够接受现在的自己,因为现在自己的形象与心里期望的那个不相符,所以感到厌恶和焦虑。要改变当下的状态,首先要从接受“脸红”开始,这样才能做到有破有立。
我觉得每周一次的活动是对自我的一个探索之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会神经兮兮地避开治疗之类的词,我还是不敢承认自己是有缺陷的,就算认识到了,承认才是更加困难的一步。
现在的性格模式虽然让我很痛苦,但一定是从前对我有过帮助才会保留下来的。我开始回忆我的童年。在小学的时候,老师总要我们写自我介绍,我发现如果你在里面写一些自己的缺,点,那么获得优加星等级的概率就要高一些。我现在总是过度自我反省,想来也有幼时的习惯留下的因素在推动吧。
我总是会苦恼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敏感,同样的事,有些人一笑而过,我却偏偏要在心里面刻下一个印记,然后融入日常生活中,怎么都摆脱不掉。当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常态,思维定式也就形成了,我走一条小路已经成为常态了,什么时候可以再走回大路呢?我渴望与人亲近,但又不相信人与人之间会有真正亲近的关系。
反馈三
上次黄老师让我们握手或拥抱,其实我心里在担心,如果大家都拥抱过了我还是不能分清谁是谁,该怎么办。明明见过很多次而且还讲过话的人,认不出来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吧。我还是很难接受这种脸盲一样的自己,一想到这个我就有点犹豫了。我总是在给自己画一个安全的区域,然后被禁细在里面,不敢逾矩。拘束着,总是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不过,其实当事情铺天盖地涌来的时候,我反而没那么惶恐了。因为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在意了。怎么说呢,因为本来我与人接触就不多,现在要我收作业的课已经结束了,树枝自动掉落了,所以现在的日子好像还不错,不知道下一条树枝什么时候长出来。我希望先多攒一点理论知识。
究其根本还是要和自己好好相处,先接受自己,再开始改变。我到现在都还没看清自己的潜力,我希望会是个乐观的结果。
反馈四
上次老师的话好像在我的心里埋下了隐忧,心里总是挂念着什么事,不能够全心全意去享受快乐的感觉,但是我能够带着焦虑的心情去做一些什么事了,虽然状态不太好,但做着做着就慢慢融入进去了。
还有,上次疏导班时,黄老师你说你讲课时有一次走神了,我觉得好像是因为我流露出的紧张表情影响了你,之后开始自责,你讲的内容我就没听下去了。不过这个是我的感觉,你可能会说并不是因为我,我也不知道。但是经常在我上课时,我稍微有些紧张时,就感觉老师的讲课会受到影响,比如说错话、停顿,有时还用很奇怪的眼神瞟我之类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很难受、很愧疚。
昨天碰到了集体疏导班的同学,我迟疑了很久到最后也没有说话。其实我心里知道,应该是疏导小组里的人,因为我的交际面很窄,但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总是不肯行动的。
我平时总喜欢在生活里给自己添加很多很多的困扰,简直是没事找事啊。
现在我开始每天要求自己向认识的人打招呼,脸红也要打,虽然有时候还是做不到,但我能感受到这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反馈五
最近清理了房间,发现上个学期的笔记本,本子里我详细地写着班里每个人的名字。回想起来,那时我的态度特别积极向上,与现在几乎是判若两人。现在疏导小组的十几个人,我大多数还对不上号,那么这算是挑战失败吗?其实再想一想,我好像就是走入了黄老师所说的挑战误区。挑战是为了接纳而不是为了对抗,越对抗越是会加剧症状。我总想着要与大家融洽相处,然后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叫不出人名字的尴尬感觉上,一味地认为这种感觉是阻碍我交往的关键。可这不过是我自己强加给自己的一个圈套罢了,我越想着要去认识人,越是要去消除这种感觉,就越是焦虑,直到被这种感觉逼到放弃,想把自己封闭起来。我对脸红的恐惧与排斥,也是同样的心理。现在想起来,这大概是这一学期与人交往时的一个普遍的心理过程。
可令我欣慰的是,反复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事情的发展必定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有一句话也许能给我希望:“有着相同根源的困境,你能从中走出来一次,也一定能够再次战胜它。”
反馈六
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人贩子的事情,大致就是一个团伙,用迷香将女生迷晕之后拖走的事情,写得非常真实。起初我还自我安慰,这个应该只是别人编的,不会真的光天化日下拐人,直到前两天,我的一个同学的同学碰到了真的事情,这让我非常恐慌。很多人都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哪怕人家是问路的也不要理睬,要提高警惕,但是我觉得这样不现实,我自己也有过需要问路的时候,这样人与人之间相互猜疑,不是件非常累的事情吗?就在前两天回家的时候,我在火车站等车,边上两个中年男子就和我搭话,我开始并没在意什么,觉得他们也蛮友善的,但是讲着讲着就突然想到人贩子的事情,然后就有点不知所措了。最后我还是没有继续和他们聊下去,转移了地,点,我觉得这样很纠结。“五一”这几天,我也碰到好多来问路的,我都没有躲避他们,但是事后又想,如果他们身上带了迷香之类的东西,我会怎么样呢?就这样纠结了两天。刚刚回学校的时候,拎着大包小包走在校园里,这时后面来了一个老伯伯,骑着三轮平板车,边上还有个女生。他让我把包放他车上,帮我运到宿舍门口,我非常感动地放上了包,然后跟着他走到了宿管站附近。我心里是非常感动和感谢他的,不计报酬地帮助我们,只为了让我们轻松一点,但是我又一想,因为这是在大学校园里,我才会如此地信任他,如果这个地点换到火车站呢?我肯定是理都不会理他的,还会像防贼一样防着他,这将让一片好心的他情何以堪啊!所以,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或许是我自己的安全感不够,或者是联想太丰富的原因,但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我是对这个问题很困惑,到底应该怎么办?尤其是对那种中年男子,特别是喝了酒的中年男子,我就觉得他们像老色狼一样,面目可憎,看都不想多看他们一眼。其实我知道他们可能是善良的,但是我就是忍不住厌恶。如果我继续带着这种心态,以后肯定会和人相处不好。唉,纠结!
最近发现身体比以前好了,心理在生理上的投射效果还真的有,或者可以说,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以前心情不好的时候,身体也比较糟糕,越糟糕心情就越差,现在心情好了,身体也慢慢恢复了,身体健康了,心情也就越乐观了,相辅相成。算命的说我能活到90岁,嘿嘿嘿,以前不相信,现在看来还是有希望的。自从参加了疏导班之后,我发现我周围许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状况,对自己要求过高,要求完美,容易在一件事上纠结,容易受别人影响。我常会用我知道的去开解他们,他们表面上说懂了懂了,但我知道那只是应付我罢了,他们根本不能真正体会我的感受,但是又想想,关我什么事呢?他们能理解最好,对他们自己有帮助,不理解,也无所谓,我自己开心就好了。压力是他们的,痛苦是他们的,不必又为了他们强迫了自己。
反馈七
上次上课,听老师讲投射,听完之后感触颇深,后来又看到老师的一段话,大意是说:“我所厌恶的人,也许我厌恶的不是他,而是厌恶他身上和我相似的地方。”看到这段话后,震动很大,刹那间想了很多。之前自己经常会抱怨,埋怨这个,埋怨那个,自己也觉得这样不好,但是还是会这样子。听过这堂课后,再遇到这类事情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当自己对别人不耐烦的时候,会先反省自己,这样反倒宽慰了好多。不再苛求别人,对自己也宽容了不少,感觉挺不错的。
对于脸红的恐惧也是如此,以为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其实,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以为别人会伤害自己,实际上,是自己内心缺乏安全感;以为别人会因为自己脸红而对自己有偏见,其实,是自己对自己有偏见,是自己的伦理道德观念有偏差。听了黄老师对于俄狄浦斯情结的讲解后,我分析,对于中年男人的恐惧,也许和我们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有关,过于保守的家庭氛围可能不允许我与爸爸太过亲昵,而儿时的我又想与爸爸亲近,也许这种矛盾就是我长大后对像爸爸一样的中年男人较为排斥的原因吧。这方面,还不是太明白,希望慢慢能够进步。
强迫性重复真的很有道理,一个人为了体验从前的感觉(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总会不自觉地创造同样的机会去重复相同的体验。我的记忆里总是有很多尴尬的回忆,也许是因为我沉浸在自己无能的感觉里无法自拔罢了。该接话的时候不敢接,任由自己和他人相对无言,事后再把当时的画面一遍遍回想,加深自己的肯定一是啊,看我是个多差劲的人啊!其实,这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的不安全的向外投射而已。以己度人,拿小时候让自己受伤的情境来套当前的安全的情境,把别人都当成一个个可能随时会批评自己的危险因素而已。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有所觉醒,也正在努力改变。我不再想那么多,现在也开始和舍友约自习,虽然是她主动约我的,但是我还是很开心。最后一次反馈了,真的,参加这个心理团体是我这学期的一个大事件,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关于“怕”的根源,关于童年的影响,关于要少想多做。我的症状不是独一份的,世上还会有和我一样困扰的人,他们都在尽力地活下去,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把每一天过好呢?
有这样一种感觉:现在,有一盏灯,把我从焦虑与迷惘中,唤醒。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管理员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4月22日09:40: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yqxinli.com/14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