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重原则—照见你自己
我们要克服“值得我尊重的人,我才尊重;不值得我尊重的人,我没有必要尊重他”的想法。其实,尊重不存在值不值得的问题,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就像我们自己希望受到别人尊重一样。对人的态度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尊重别人是一种修养,不但是自我成长和人格社会化的需要,也是调整自己“要么好,要么坏”
的极端性格的需要。同时,你对待他人的方式也是你内心现实的写照。
尊重他人,可以从学会倾听、学会替人着想、学会帮助他人做起
2.真诚守信原则—不自欺欺人
开诚布公、言而有信是交朋友的基本法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真诚待人,少玩心眼,讲话算话,避免欺骗。因为,日久见人心。影响人际交往成败的不是花言巧语,而是人格的力量。你和别人玩心眼,最后被玩的可能是你自己;你欺骗别人,最后吃亏的一定是你自己
但是,真诚守信,不代表不能有善意的谎言,更不代表不加选择地过度坦率
3.开放对等原则—人际洋葱圈
开放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接近他人。人们更喜欢自我暴露较多的人,适当的自我暴露有助于加深亲密程度。自我暴露是指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已。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应该至少需要让一个重要他人知道和了解真实的自我。自我暴露太少或太多都会引起环境适应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一个从不自我暴露的人不可能与他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但总是向别人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人,会被他人看做是适应不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理想的自我暴露是对少数亲密的朋友做较多的自我暴露,而对一般朋友和其他人做中等程度的暴露。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有相同自我暴露水平的人,如果某人的自我暴露比我们暴露自己时更为亲密详细,我们就会害怕过早地进入亲密领域,从而产生焦虑。获得对方认同时,我们的自我暴露就多反之就少
人际交往正是通过自我暴露,像剥洋葱圈一样—“陌生人→点头之交→熟人朋友→知己”,由外及里,直至最后成为知己。在这个双向交往中,交流双方的开放程度往往是对等的,即你向别人开放多少,别人就会向你开放多少。当你对别人充满怀疑,不愿敞开时,别人也会适时关闭自己的内心。当然,人际交往也有匹配的问题,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是说要和所有人交朋友,而是和适合的人交朋友。因此,有的人只能做熟人,而有的人可以做朋友,少数人可以做知己。
当然,自我开放,不代表向别人坦露一切,个人应保留适当的隐私和难言之隐。
4.互助互补原则—助人也为己
既要感情又要功利,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基本需要。需求平衡、利益均等,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必要条件。人与人之间任何形式的影响都是以“互惠”与“互通有无”
为基础的。
5.共同语言原则—味同则缘投
与人相处,尤其是与不相识、刚相识的人相处,要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相似点。找到一个架起情感与语言都能沟通的桥梁。有格言说:“爱读同样书籍的人,结交最快,友谊也最巩固。”是因为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和较多的相似点。
6.灵活宽恕原则—放过你自己
与人发生了某种矛盾,为了调整关系,对于对方的语言、方式等,在情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要能做出某些让步与调整。对交往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懂得别人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不能强求。与朋友相处应存大同,求小异,只要不违背原则,不损害国格人格,恰当的宽容与适时的“糊涂”
也是需要的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评论